当年连续在欧冠赛场遭遇“下克上”的羞辱后,瓜迪奥调整了引援标准,不再执著于对技术和意识的要求,愈发看重包括力量和速度在内的身体素质。
相继引进罗德里、阿坎吉和哈兰德之后,瓜迪奥拉围绕高大球员打造出了3421阵型。这个创造了三冠王伟业的架构其实非常脆弱,当机动性出众的兜底者(阿克和沃克)无法久持,负责输出灵感的中场球员(京多安和德布劳内)活力下降,替补席上又没有可以改变节奏的球员(阿尔瓦雷斯)时,留给瓜迪奥拉的调整空间已经非常狭窄。
“巨人阵”对球员消耗很大,随着沃克的早衰,阿克和斯通斯等人的玻璃化,这种架构无以为继。
主场输掉曼市德比之后,瓜迪奥拉曾将蓝月军团的颓势归咎于伤病。不过考虑彼时曼联的实力和状态,如此借口显然难以服众。罗德里受伤之前,曼城的战术已经进入了瓶颈,他们在上赛季的Big6小联赛中仅拿到了12分(2胜6平1负),面对争冠对手时4场不胜(3平1负),转战欧冠后被三冠王赛季的手下败将皇马淘汰出局,哈兰德在这些比赛中几乎全部处于“坐牢”的状态,不禁令人对曼城的未来担忧起来。
曼城的前场压迫质量下滑幅度很大,要想继续简单直接的打法必须打造好低位防线,这不是他们擅长的。
曼城的防守过分注重区域站位,忽视了盯人和对抗,边卫和后腰位置抗压能力严重不足,屡屡丢掉领先优势。
就在曼城屡战屡败的过程中,关于哈兰德谋求转会的传闻不胫而走。蓝月制服组赶在库萨诺夫和马尔穆什报到之前,抢先与哈兰德续下长约,这既是稳定军心之举,也传递出了战术变轨的信号。
做客王子公园,曼城的控球率低至37%,当巴尔科拉、维蒂尼亚和奥斯曼-登贝莱携手掌控比赛的时候,哈兰德似乎消失在了凄风冷雨之中。目睹着巴黎球员连续破门,哈兰德展现出了消极的肢体语言,后场队友的连续挖坑已经让他有点意兴阑珊。熟悉英超的球迷对此不会陌生,上周当布伦特福德借主场之力发动总攻时,这些情况就已经出现过了。
哈兰德证明了自己的头球能力,接下来他还要向全能中锋方面努力,这是京多安和德布劳内老去后的必然结果。
面对莱斯特和西汉姆连续完成空袭之后,哈兰德已经在英超实现了14次头球得分,遥遥领先于其他前锋。在此期间,哈兰德还成为了唯一用左脚、右脚和头球各打入至少10球的球员,全能射手的属性已经达成。属于德布劳内和京多安的时代行将落幕,曼城很难在转会市场上找到他们的替代者,前场球员必须承担起引领三线的重任,哈兰德还需要突破射手的身份设定,增强比赛参与感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术核心。
瓜迪奥拉时代的曼城堪称冠军收割机,很多球员在收获“大满贯”之后都萌生了更换东家的想法,京多安和马赫雷斯之后是阿尔瓦雷斯,制服组能够说服德布劳内再留一季已是殊为不易。长期以来,曼城都是以袖珍轮换班底应付多线战事,瓜迪奥拉在引援方面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,将培养球员的多面手属性,提升阵容的兼容性,视作应对密集赛程的解药,这在过去是完全可行的,但要应付这个征程异常密集的赛季就显得非常困难了。
瓜迪奥拉并没有急于寻找京多安和德布劳内的替代者,这是继续使用442的信号,有利于“前锋”马尔穆什的融入
经历了现实的捶打,瓜迪奥拉终于意识到了“小阵容”的短板。曼城在这个冬窗已经投入了1.5亿欧元,不仅找到了中卫位置上的补丁,还迎来了小蜘蛛的“平替”,沃克的接班人也在赶来的路上。不过,考虑到冬窗转会的特殊性和跨联赛跃升的难度,指望马尔穆什和库萨诺夫等人迅速挑大梁并不现实。
哈兰德和阿坎吉迅速适应了英超节奏,源于主帅的战术倾斜,马尔穆什值得瓜迪奥拉再度破例。